北大公共政策讲坛 | 张海滨:碳中和背景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与中国的应对

来源:北大MPA    作者:原编    责任编辑:杨雅欣    03/18/2022

5392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第155期

张海滨:碳中和背景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与中国的应对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第155期


2022年3月12日晚,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海滨教授在廖凯原楼437报告厅以《碳中和背景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与中国的应对》为题发表演讲。张海滨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组织、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他同时兼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参加联合国环境谈判。本次讲座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MPA教育中心主任田凯教授主持。



张海滨教授首先介绍了相关基本概念。他指出,碳中和概念在国际层面源于2015年《巴黎协定》,2018年IPCC特别报告《全球变暖1.5℃》正式提出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他辨析了碳达峰、碳中和、净零排放、气候中性等概念的异同,介绍了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最新进展。


讲座第二部分,张海滨教授介绍了碳中和目标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首先,全球气候变化正转变为全球气候危机。当前,IPCC科学评估证实了气候变化的科学性、严峻性和紧迫性,联合国、中国、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地区和组织均已使用气候危机来描述全球气候变化的状态和性质。张教授紧接着梳理了全球气候治理30年的历史演进,介绍了其中八个关键节点,提出了减排力度不够、领导力赤字、治理体制不完善、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增大等四个主要挑战。碳中和目标下的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将以“气候治理大变局时代”为特征呈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更加清晰,围绕绿色低碳技术的全球竞赛更加激烈,大国对全球气候领导地位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利益的最大汇合点和合作的最佳切入点。


讲座第三部分,张海滨教授介绍了碳中和背景下的大国博弈。当前,欧盟以雄心勃勃的《欧洲绿色新政》提出2050年欧洲将成为世界上首先实现碳中和的大陆,美国在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后又重返其中,中国则提出“3060”目标。张教授认为,碳中和背景下的大国博弈主要竞争点包括国家气候和环境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之争、国家竞争新优势之争、国际气候秩序的规则制定权和话语权之争、国际道义制高点之争和全球领导力之争。同时,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安全形势也将因此发生变化。以安理会为代表的安全类机构将更多介入气候变化问题,建设低碳军队也成为未来世界军事变革的重要方向。


讲座最后一部分,张海滨教授介绍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和角色变迁。他认为,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角色从积极参与者到积极贡献者再到积极引领者的转变,体现出我国国际领导力、设定议程能力、谈判能力、低碳技术能力和国际援助能力的提升,已广泛得到国际承认。他进一步从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分析了中国角色变迁的动因,并指出了当前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短板。张教授最后进行了结论分享,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是当今全球最大公共产品,是世界道义制高点,对中国打破围堵、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尤为重要。全球气候治理是全球治理的一面镜子,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是对联合国的有力支持,是对多边主义的有力支持。中国正走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上,生态文明思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将推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到美起来,美丽中国与美丽世界的对接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标志。



田凯教授对张海滨教授的演讲进行了评议。他指出,张海滨教授用两小时时间对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政策与机制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很好地拓宽了公共管理研究者的视野。气候与环境问题的解决,亟需各国的协调与合作,国家之间合作的理论和公共管理中协同治理的理论有着共通之处,学科之间的知识借鉴十分重要。


讲座最后,田凯教授为张海滨教授颁发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讲坛授课专家证书。同学们与张教授就碳排放权与经济发展权的关系、近期双碳政策动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MPAedu”的所有作品,均为MPAedu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MPAedu。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MPAedu)”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中国MPA教育网 问题反馈平台

您的身份

  • 院校老师
  • 备考生
  • 其他用户

如何称呼您

  • 先生
  • 女士

您提交的反馈意见

您的联系方式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